中新网南宁7月21日电(刘永珺)7月21日,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,历时四年的广西首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圆满完成。此次普查在全国首创“专项调查+”模式,开展了62项广西优势资源专项调查,涵盖香料植物、传统特色木材、特色食用竹等领域。
广西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,拥有得天独厚的林草种质资源禀赋,素有“生物基因库”“天然药库”“香料植物王国”等美称。
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、新闻发言人李巧玉当天介绍,本次普查共登记优良单株及特异种质资源1.85万余份,首次全面掌握了广西林草种质资源的种类、分布与数量情况,为后续研究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。普查收集保存林木、草本、藤本、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超1.2万份,对极小种群、广西特色树种、药浴植物、茶饮植物、森林食物等进行系统调查并分类保存。
普查中还发现植物新物种27种,如全州樱花、靖西楠、三江麻竹等,以及42种广西新记录物种和5个登记新品种,极大丰富了广西乃至全国的生物多样性。
本次普查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和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,实现对广西全域林草资源的高精度覆盖,显著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。普查整合遥感影像数据、实地调查数据与历史资料,构建了首个覆盖全区的广西林草种质资源数据库。
据了解,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部署,广西2020年启动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试点工作,并于2021年4月全面铺开。本次普查覆盖广西全境,包括山区、丘陵、湿地等多种地形地貌,抽样面积达到全区国土面积的10%。(完)
jinnian2yue,zhongyangzhengzhijudedisancijitixuexizhong,xijinpingzongshujiqiangtiao,yaojianchi“sigemianxiang”,jianchimubiaodaoxiangheziyoutansuo“liangtiaotuizoulu”,bashijiekejiqianyantongguojiazhongdazhanlvexuqiuhejingjishehuifazhanmubiaojieheqilai。今(jin)年(nian)2(2)月(yue),(,)中(zhong)央(yang)政(zheng)治(zhi)局(ju)的(de)第(di)三(san)次(ci)集(ji)体(ti)学(xue)习(xi)中(zhong),(,)习(xi)近(jin)平(ping)总(zong)书(shu)记(ji)强(qiang)调(tiao),(,)要(yao)坚(jian)持(chi)“(“)四(si)个(ge)面(mian)向(xiang)”(”),(,)坚(jian)持(chi)目(mu)标(biao)导(dao)向(xiang)和(he)自(zi)由(you)探(tan)索(suo)“(“)两(liang)条(tiao)腿(tui)走(zou)路(lu)”(”),(,)把(ba)世(shi)界(jie)科(ke)技(ji)前(qian)沿(yan)同(tong)国(guo)家(jia)重(zhong)大(da)战(zhan)略(lve)需(xu)求(qiu)和(he)经(jing)济(ji)社(she)会(hui)发(fa)展(zhan)目(mu)标(biao)结(jie)合(he)起(qi)来(lai)。(。)
温州4起摘杨梅坠树警情 2人心跳停止
“虽然从面积上看,目前的影响还不是太大,但是当前正值农忙季节,麦收之后还要继续抢种下一茬作物,需要抓紧抢收,让收割机械及时到位,加快进度,及时烘干,想办法将损失降到最低,维护农民的种粮利益。”姜文来说。